早晨的阳光刚爬上罗浮山顶,博罗县长宁镇徐田村的柏油路上已热闹起来。村口的停车场内,多辆悬挂着粤A、B、S等牌照的私家车接连驶入,车顶行李架上摆放着露营装备;旅游大巴车门一开,举着手机的游客便接连涌出。远处的绿水青山、路旁的乡村壁画,都成为拍照打卡的取景地。不远处的未来社区项目建设现场配资王,工人们施工正酣,往来的村民不时驻足闲谈,畅想着未来社区带来的更多便利。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长宁镇徐田村通过完善乡村规划、推动产业发展、优化人居环境等有效措施,以山水为幕、乡愁为引,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,让古村焕发新生机: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1万元,农家乐增至13家,民宿增至6家。
在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推进会上,该村党总支获评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。
徐田村人居环境换新颜。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
人居环境换新颜
村民共建美丽乡村
走进徐田村,整洁干净的道路、错落有致的房舍、生机盎然的绿植映入眼帘。清澈的徐田河穿村而过,岭南风格的农房颜值“焕新”,门前“四小园”里果蔬与花卉相映成趣,“五经魁”“四德堂”等古建筑独具特色,让这个百年古村尽显传统村落韵味。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徐田村以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为抓手,构建“党员带头+群众参与”共治格局,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:党员干部主动认领责任区,推动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;建立“每周清洁日”制度,发动志愿服务力量宣传环保理念,带动全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优化提升。
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有成效且可持续,徐田村鼓励村民开展“四小园”个性化创建,在自家门前屋后种植自己喜欢的绿化树。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绿化水平,更增强了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和归属感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2023年以来,该村完成农房风貌提升超250栋,新增植树近1500棵。
环境的美丽蜕变带来了连锁反应:曾经无人问津的老巷道成为游客打卡地,闲置老屋被改造成民宿、农家乐,村民真切感受到“环境美”向“生活美”的转化。
如今的徐田村,不仅实现“一眼净”,处处散发着美丽宜居的气息,更通过保护古建筑、修复历史遗迹,让乡村既有靓丽颜值,又留得住乡愁记忆。
产业发展添活力
农文旅融合谱新篇
美丽乡村建设为徐田村打下了发展的基础,产业发展则让这个村庄真正“活”了起来。
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,徐田村紧紧把握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机遇,依托农耕文化底蕴和罗浮山生态资源,通过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助力、村民参与”模式,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。
2023年,徐田村引入泰康健投打造“罗浮山下·兰门村”康养民宿项目,通过“土地入股+保底分红”的形式,盘活了“空心村”兰门村民小组178亩土地,推动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5万元。
该文旅项目于2023年6月开业,年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,年经营性收入达2000万元。2024年,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,成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徐田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,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,让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除了发展民宿项目,徐田村还注重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,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。将古村落建筑“五经魁”租赁给泰康公司实施整体景点化开发,对古建筑进行加固修缮,打造村史馆、农耕场景房、客家元素房等,让游客在居住的同时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同时,徐田村还举办“村ART”、稻田音乐节等各类文旅活动,系列新闻宣传报道点击量过亿次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。
随着客流量的逐步增长,徐田村还鼓励村民开展农家乐升级改造,标准化开发特色生态餐饮,打造农家乐美食品牌。村内农家乐由4家发展至13家,村民开设的民宿增加到6家,带动超50名本地村民就业创业,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从曾经的“空心村”到如今的“网红村”,徐田村的蝶变是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生动实践。接下来,徐田村将进一步加强村庄环境提升、业态导入,借助文旅示范村和未来社区建设契机,释放乡村潜能,推动农业资源、文化艺术与乡村旅游融合共生,构建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新业态。
来源:惠州头条客户端配资王
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